|
多彩世界與共同命運:第八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啟幕2019年8月30日上午,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美術家協會共同主辦,以“多彩世界與共同命運”為主題的第八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在中國美術館如期舉辦。展覽征集到近130個國家的近九千件投稿,最終共有來自五大洲113國的595位藝術家入選并參展,參展作品共計640件,其中,外國(含特展)作品446件,中國(含港澳臺地區)作品194件,涵蓋當代繪畫、雕塑、裝置、影像以及其他多媒體作品。 出席開幕式的國內嘉賓有中國文聯主席鐵凝,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李屹,中國文聯副主席李前光,中國文聯副主席陳建文,全國人大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左中一,中國文聯書記處書記董耀鵬;外交部行政司司長郭武、副司長許蔚;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協名譽主席靳尚誼,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徐里,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吳為山,中國美協副主席何家英、曾成鋼、李象群等,中國美協分黨組副書記陶勤、秘書長馬鋒輝;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關宇;中國僑聯基金會秘書長何繼寧;著名美術家詹建俊、邵大箴、薛永年、王鏞諸位先生,以及北京雙年展的諸位策劃委員,還有中國文聯辦公廳主任鄧光輝、國際聯絡部主任董占順、人事部主任鄭希友、網絡文藝傳播中心主任謝力、中國藝術報社總編輯康偉以及國內聯絡部、理論研究部、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等各位負責人,部分國內參展藝術家代表和中外各大媒體等。外賓有40多個駐華大使館的文化、新聞官員, 200多位來自五大洲90多個參展國(接近入選國家總數的80%)的參展藝術家。來賓中還有美國費城藝術大學校長大衛•雅格、韓國美協主席李范憲等特展代表,原法國美協主席雷米•艾戎、日本中國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入江觀、摩納哥美協主席伊麗莎白•韋塞爾等。展覽開幕由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展覽總策劃徐里主持。 “多彩世界”是指世界文明多樣性,“共同命運”是指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古代,圣經故事的“諾亞方舟”與中國成語的“同舟共濟”,都蘊涵著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共渡危難的寓意。在當今全球化的時代,世界各國人類的命運比以往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冷戰思維與零和博弈早已過時,單邊主義讓位給多極主義。盡管國際形勢紛繁復雜,局部沖突仍未解決,經濟復蘇尚需時日,生態環境有待改善,但世界各國人類是一個相互依存、命運與共的整體,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不能單獨應對各種全球性問題的挑戰,都需要和睦相處、同舟共濟,化解矛盾沖突,克服經濟危機,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和平發展,以期人類逐漸進入“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的理想境界。 習主席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關乎全人類福祉的智慧理念,把中國夢和世界夢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已經成為連通各國人民夢想的橋梁,是最具智慧的中國方案。從“一帶一路”倡議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北京雙年展連續兩屆主動配合、呼應了國家大外交和大政方針。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外一百多個國家的藝術家們以繪畫和雕塑的當代形式,以獨特的視角、豐富的形態和個性化的語言,為本屆北京雙年展,對當下最鮮活的關于世界發展的“中國方案”進行藝術化呈現,同時也呈現了多姿多彩的世界各國故事、各國形象、愿景和啟示,通過視覺藝術可感可知的方式,共同響應、繪制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偉藍圖,以積極的姿態助力全球治理,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展現了世界美術家們的藝術擔當,意義非凡。尤其是中國藝術家,更是以中國故事、人類主題的眼光,“講”中外聽得懂、聽得清、有共鳴、有實效的好故事,“講”中國和平發展的故事,大力形象詮釋了中國人自古信奉的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哲學觀、和而不同的世界觀、天人合一的自然觀、以和為美的審美觀、以和為貴的處事觀。 本屆“多彩世界與共同命運”的展覽主題,參與國家多、參展藝術家多、作品體量大、展示空間整體統一,創新性、當下性、國際性、民族性兼備,在尊重藝術創作規律的前提下,通過藝術創作的方式助力全球治理,以視覺藝術的形式“發出”中國聲音、展現中國方案、再現中國擔當、整合國際語匯,是本屆北京雙年展需要解決的命題考卷。 值得一提的是,除主題展外,本屆北京雙年展共設有“白俄羅斯當代藝術”“韓國當代藝術”“新西蘭當代藝術”“上合組織國家當代藝術”“從西班牙到南美洲當代藝術”“美國當代藝術”6個特展。特展作為歷屆雙年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它便于集中地展示特定國家或地區的當代美術的獨特面貌;另一方面,為雙年展主展中無法呈現的作品及方式提供了補充,如一人多件作品或者系列作品的展示。 “白俄羅斯當代藝術特展”入選了13位藝術家的25件藝術品,其中彌漫著憂郁的想象、感傷的詩情,奇幻而又現代;“從西班牙到南美洲當代藝術特展”起用獨特的策展思路,通過歷史和現實兩種層面,將原先因為相距甚遠的幾個國度連接成了一個文化集合體,其中8位藝術家16件作品無不透顯出濃郁的本土色彩和現代性的追求,想象各異,氛圍奇特,過去、現實和未來似乎總是重重疊疊,剪不斷理還亂。 “韓國當代藝術特展”凸顯了亞洲的精神品性,29位藝術家的29件作品,各擅勝場,奇妙地平衡了懷舊與憧憬、激情與克制、傳統與前衛以及絢爛與沉寂、繁復與簡約等。“新西蘭當代藝術特展”通過22位藝術家的33件作品,呈現了一種藝術的多棱鏡:土著與移民、寫實與抽象、簡化與奔放——心儀的也是一種特殊的歷史感和現實感。 “上合組織國家當代藝術特展”屬于有特點的一種嘗試,某種意義上,也體現了中國的特殊親和力。這一特展收入20位藝術家的30件作品,看點多多。俄羅斯藝術家們各有個性地抒發了對自己土地上的風景、人和生活的一往情深,也對異國情調的中國南方的黃山和西湖有一份特別的情愫;其他幾個國家的藝術家們則或直接寫實,或疊合現實與歷史,或凸顯民族文化的底色,或變化形式語言,其中確實不乏佳作。“美國當代藝術特展”選入了13位藝術家的25件作品,不僅各異其面,個性迥然,而且,多有實驗性的嘗試,大有令人窺一斑而知全豹的看展快意。 北京雙年展自2003年創辦以來,一直以展示世界當代繪畫與雕塑的當代延伸為宗旨,創立了與世界任何一個雙年展都不同的辦展方式與規則,得到世界范圍內藝術家們的尊重、認可與贊譽,不僅是向世界展示中國當代藝術的窗口,也是中國藝術家向世界各國藝術家學習的平臺,通過這一當代世界繪畫、雕塑藝術交流展示的中心,也可以促進當代中國繪畫、雕塑藝術的發展,促進21世紀中國文藝復興夢想的實現。 據悉,此次雙年展將持續至9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