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校慶,不禁讓人回想起學生時代在普瑞特(普瑞特藝術學院:Pratt Institute)參與的工業設計項目。畢業20年后重返校園,和一群編輯聚在一起,我們非常榮幸可以結合過去學習和工作的經驗,為學生們甄選行業內的精品資源,不論是對新生還是畢業班的同學,以下這些素材都能作為課堂教學極好的補充和參考。
首先讓我們一起走進四所設計學校的“幕后”工作室和相關器材,學生不僅僅要知道怎么操作,更應該了解選擇不同工具的原因。
客座設計師 Leon Ransmeier、
常駐3D設計師 Scott Klinker 在 Innate Workshop 的工具
普瑞特藝術學院(Pratt Institute)
項目負責人向我們介紹,在普瑞特,項目的重中之重在于“不要把(科學)技術的運用當作終點,現在技術進步了,但并不代表膠水、卡片、膠帶失去了意義,各種材料的綜合運用往往可以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把新技術與傳統創作結合,才能表達真正的創意。”
普瑞特的設計中心在布魯克林校區,占地15萬平方英尺,于2007年起投放使用,一個現代走廊將兩座建筑連接起來。中心完好地保留了房屋的歷史痕跡,過去的小閣樓現在是學生的畫室、工作室和工具間。當我們踏入這里時,不禁感嘆,就是在這樣一方小天地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設計師,二十多年前,Core77(設計網站)的創始人也是在這里學習生活的。
普瑞特的核心課程著重強調學生對不同材料和設計步驟的把握。IMARI實驗室主管Rebeccah Pailes Friedman向我們解釋說:“‘數碼科技僅僅是眾多創作手段中的一種,和雕刻、抽象沒有什么區別,關鍵是要把人的感情融入作品的表現中。”
紐約視覺藝術學院(School of Visual Arts Products of Design)
最近,Core77的合作伙伴Allan Chochinov與學院聯手參與項目“以商業運作方式促進設計行業積極向前”。項目團隊緊密合作,其中包括36名學生和SVA未來視覺實驗室的技術人員,主管Marko Manriquez相信“合理利用手中工具定能創作出更多新工具。”
學院非常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所有項目都必須親自動手完成。幾乎和最終產品一樣重要的還有圖文表達能力,教學計劃里包括專門的攝影培訓課,影視紀錄課和基礎網頁編程課。另外,在產品設計教學中,技術工具和工作環境都會影響學生的創作,學院投入大量精力設計工作空間,可移動的墻面,帶滑輪的桌子和素描版等等,力圖最大限度滿足學生創作的需求。
紐約大學交互設計項目(NYU ITP)
自1971年開始,紐約大學交互設計項目一直致力于探索先鋒的傳播和表達方式。教室、技術室和行政辦公室占了紐約大學的一層樓,亂糟糟的一層樓極好地佐證了交互學科的本質,吸引了來自建筑、設計、藝術、工程、電腦、生物和多媒體等各個方向的學生共同研討。在交互之中,不斷的測試和制作緊密結合,正如指導教師John Duane所說:“我們始終堅持不斷試水未來。”
項目主管,校友會協調員Midori Yasuda表示“我們總是非常欣喜每天都可以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甚至一起工作。”帶我們一行參觀了工作區域后,Midori介紹到了這里輕松自由的氛圍,就是這樣的環境,“學生才能不斷與其他同學溝通不同想法,相互借鑒,相互學習。”
帕森設計學院(Parson)
“我們該怎樣設計紐約第五大道?”帕森工業設計項目的負責人Rama Chorpash將這個問題拋給了Core77的參觀人員,帕森設計學院用手中的工具和有限的空間創作了不可計數的優秀作品。2014年1月,一跟水管突然爆裂,噴涌的水流漫進了設計作品商店,校方自此決定開辟一些新的協同工作空間,所有學生都可以使用,到2016年早些時候,25,000平方英尺的公共空間將為新學院投入使用,比鄰曼哈頓第五大道,占去了學校教學樓的整個二層。
屆時,大學將徹底變為一個互動交流的空間,各式各樣的工作室融為一體,解決了安全、學術和環境等的多方問題,同時也增設了更多的有用設備。這意味著學校正在探索全新的行政模式和客觀空間設計,既考慮教學,也兼顧各方的有效接洽。“我們希望探索到未來適合人們生活的空間設計。”
作者:Core JR來源:中國設計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