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鋦瓷:撕裂的修復——王華祥個展2021年3月13日—5月9日,“鋦瓷:撕裂的修復——王華祥個展” 將于蘇州博物館展出。展覽將展出藝術家2020年在疫情下創作的“鋦瓷”系列作品。藝術家亦為展覽取名“鋦瓷”,是用畫作及展覽表達他的狀態,他的憂慮和責任,意在向敵意、傷害、戰爭、破壞、短視、撕裂等一切“病毒”宣戰。 展覽前言 割裂,無疑是當今人類的重要特征。譬如美術界的割裂,美術史的割裂,身邊人的割裂,文化的割裂,種族的割裂,社會的割裂,等等。割裂既是所見,也是對未來的擔心。希望此展只是對2020年之前過去的事情的一種總結,而不是對人類未來可怕的預言。 在新冠疫情、國家沖突、種族歧視、世界百年之大變局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背景下,王華祥給其最為看重的蘇州博物館展覽取名“鋦瓷”,用畫作表達他的狀態、憂慮和責任,意在向敵意、傷害、戰爭、破壞、短視、撕裂等一切“病毒”宣戰。 在人性和文化之中,致使割裂的“壞人”病毒與“修復”細胞在或明或暗之處廝殺爭奪,各為其主。而這,在當今美術界同樣如此。繪畫在現代被攝影和科技沖擊,藝術在當代被哲學和商業替代。王華祥希望用一生來恢復繪畫的榮光。繪畫尤其是寫實繪畫,如想要好看和受看,技術是關鍵中的關鍵。王華祥用作品為繪畫中重要的技術作見證,用繪畫主題為天道律法的存在作見證。人心有向背,愿意向著光明還是向著黑暗,人人都是自由的,王華祥也是每時每刻都在選擇。 王華祥是一位畫家,其認為在寫實繪畫中藏有永恒的真理,并極力渴求探尋它。他數十年孜孜不倦,歷經無數的環境壓力、觀念壓力和內心的誘惑、虛榮、虛妄、狂妄等欲望的慫恿,一如這個世界,其內心也是污濁不堪和翻江倒海的戰場。這個展覽即是關于這些問題的思考。 展覽信息 “鋦瓷:撕裂的修復——王華祥個展” 主辦單位:蘇州博物館 展覽時間:2021年3月13日——5月9日 展覽地點:蘇州博物館現代藝術廳 藝術家簡介 王華祥 中國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國際學院版畫聯盟(IAPA)主席 國際版畫研究院(IPI)院長 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委會副主任 意大利羅馬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比利時歐洲版畫大師展評委 阿根廷ACE當代藝術基金會國際名譽顧問委員會委員 《鋦瓷:撕裂的修復》部分系列作品 鋦瓷一整體及局部 120×160cm 布面油畫 2020年 此畫形象源自魯本斯的作品《薩提爾》。希臘神話中的薩提爾是半人半獸的存在。一方面,他是代表著創造力、音樂、詩歌的森林之神;另一方面,他又因耽于享樂成為情欲的標志。角色本身的兩級分裂成為藝術家再創造的完美隱喻——一切社會對抗的根源都在于個體道德與欲望的失衡。左邊是大師的畫,右邊是作者的畫,這是在向大師所代表的古典繪畫致敬,且用和大師相同或相似的造型技術作畫。與大師最大的不同在于:用比人眼更清晰的相機鏡頭和電腦看世界。 鋦瓷二 30×40cm 布面油畫 2020年 此畫形象源自魯本斯的作品《薩提爾》。希臘神話中的薩提爾是半人半獸的存在。一方面,他是代表著創造力、音樂、詩歌的森林之神;另一方面,他又因耽于淫樂、縱欲無度成為色情和性欲的標志。角色本身的兩級分裂成為藝術家再創造的完美隱喻——一切社會對抗的根源都在于個體道德與欲望的失衡。左邊是大師的畫,右邊是作者的畫。在局部如鼻子和嘴的部位增加了倫勃朗式的筆觸。 鋦瓷三 60×80cm 布面油畫 2020年 此畫形象源自魯本斯的作品《薩提爾》。希臘神話中的薩提爾是半人半獸的存在。一方面,他是代表著創造力、音樂、詩歌的森林之神;另一方面,他又因耽于淫樂、縱欲無度成為色情和性欲的標志。角色本身的兩級分裂成為藝術家再創造的完美隱喻——一切社會對抗的根源都在于個體道德與欲望的失衡。左邊是大師的畫,右邊是作者的畫。因為作畫過程的偶然性,色調意外地詭異和恐怖,作者喜歡這種“將錯就錯”的開放性。 鋦瓷四 整體及局部 120×120cm 布面油畫 2020年 這一刻的狐疑,下一刻的麻木……這些都是一個人不可或缺的片段。一幅肖像有三十二種刻法,一個人的身體里也有三十二個自己。什么是真實?什么是自我?或許我們只能從千萬個不同狀態的碎片中拼湊答案。沒有人不分裂,但是沒有人比今天的人更分裂。 鋦瓷五 60×80cm 布面油畫 2020年 此畫靈感來源于格列柯的《基督和十字架》。不同的是,原作中的基督是一個代替人類受難的神,而在此畫中,作者將基督和凡人關聯在了一起。他們既是苦難的制造者,也是災難的承受者——命運面前,眾生皆苦。人和神,神和鬼都有相同的相貌和基因,是裝神還是弄鬼?是敬神還是恨神?你我都有自由意志。 鋦瓷六 60×120cm 布面油畫 2020年 此畫右半邊的人物源自魯本斯名作《鐵流士王的宴會》中鐵流士王的形象。即使是高高在上的國王,也不得不為自己的荒淫而付出失去親子的代價,進而陷入瘋狂復仇的深淵。毀滅人類的最大威脅往往是人類自己。古今中外,此理皆同。對于作者來說,形象就是內容,服飾就是單詞。他用自己的語法,說他希望世界和平的話。 鋦瓷七 30×30cm 布面油畫 2020年 此畫右半邊的人物源自魯本斯名作《鐵流士王的宴會》中鐵流士王的形象。即使是高高在上的國王,也不得不為自己的荒淫而付出失去親子的代價,進而陷入瘋狂復仇的深淵。毀滅人類的最大威脅往往是人類自己。古今中外,此理皆同。同一內容,畫法不同。同一思想,美感不同。 鋦瓷八 60×80cm 布面油畫 2020年 作品中的兩個人物,都在喜悅的表情下隱藏著難以察覺的復雜意味。左邊的形象源自魯本斯《圣家族和圣安娜》中約瑟的形象——既因兒子的出生而興奮,又因兒子是耶穌的身份而猶豫。面對未知的將來,所有人都難免興奮而又恐懼。遲疑之后唯有勇往直前。一個名畫中的人,一個現實中作者的學生;一個白人,一個黃種人。不同的時空,不同的種族。作者要表達的,是一種超越時空和種族的觀念:都是兄弟,都是一族,應該共同享受和認識這個無垠的世界。 鋦瓷九 60×80cm 布面油畫 2020年 生活既會讓人歡天喜地,笑臉盈盈,也會在不經意間給你一記突如其來的重拳。就像畫中人一樣,瞬間瞠目結舌,目瞪口呆。這就是真實的世界——無論你如何小心翼翼,也無法避免所有的變數。同性相斥,同檐相敵,同族相殘,同根相煎。人都有劣根性,尤其是我們。 鋦瓷十 100×120cm 布面油畫 2020年 作品形象源于提香《背負十字架的基督》,但作者用自己代替了原畫中的耶穌信徒。用手中的繩索縫補破碎的耶穌成為作者加諸己身的使命。悲慘的圖像隱喻著積極的精神:在現實世界里,我們不能只做將希望寄托于他人的附庸者,更應成為修復裂痕的補天人。 鋦瓷十一 120×160cm 布面油畫 2020年 現實世界的恐怖,源于人心的黑暗和深邃,我們能到達幸福的彼岸嗎?我們有什么渡海的工具?是科技嗎?NO!是武力嗎?NO!是經濟嗎?NO!巨浪中的枯木成為了最后的諾亞方舟。作者化身救世主將斷裂的樹木修補,以確保所有人能夠在漫無邊際的汪洋中茍延殘喘。然而,真的會有這樣一位救世主嗎?我命由我,自求者多福。面對現實的災難,人類唯有自救。 鋦瓷十二 120×160cm 布面油畫 2020年 作品形象源自魯本斯的畫作《地與水的結合》。然而,原作中地與水的和諧關系被打破,大地女神及其仆從被汪洋圍困。關系破裂,平衡顛覆,作者再次化身救世之主,修補著支離破碎的木舟。只是不知這末世的方舟能夠飄搖幾時? 鋦瓷十三 整體及局部 120×160cm 布面油畫 2020年 作者轉用了提香《劫奪歐羅巴》的畫面形象。歐羅巴的身體被繩索縫補,化身為牛的宙斯也戴上了口罩。作品的隱喻顯而易見:新冠疫情拉大了人與人之間的空間距離,即使是親密的戀人也不得幸免。然而,就像赫拉無法阻擋宙斯與歐羅巴的愛情一樣,疫情也無法割裂人們之間的心靈交匯。 鋦瓷十四 整體及局部 100×200cm 布面油畫 2020年 作品借鑒了魯本斯的油畫《英仙座解放仙女座》。美麗的公主安德羅墨達的整個身體已從中間裂開,就像她被困在礁石上一樣凄慘、無助。然而,破碎的身體被作者縫補,就像公主注定要被珀耳修斯解救一樣。一切都可以修復,只要我們不失去信念和希望。 鋦瓷十五 100×120cm 布面油畫 2020年 此畫借鑒了著名畫家魯本斯和靜物畫家斯奈德合作的《谷神星與潘》。谷神星和潘神都是希臘神話中豐收、生育、富饒的象征。造物主既可以給人類綿延無盡的豐饒美物,也可以在瞬間收回所有恩賜。常懷敬畏之心,與自然修復關系,是我們能夠保有一切的唯一法門。 鋦瓷十六 100×120cm 布面油畫 2020年 《自畫像》中的倫勃朗堅毅果敢,似乎可以戰勝一切,但所有的人都無法逃避現實的磨礪。即使被苦難一次次撕裂,我們也絕不能倒下。只要信念不失,心靈的裂痕終將修復。浴火之后的鳳凰只會更加光芒萬丈! 鋦瓷十七 100×120cm 布面油畫 2020年 作品轉用了提香的名作《莎樂美》。此畫中的莎樂美捧著圣約翰的頭顱,血腥、暴力而又充滿誘惑。現實世界中有多少蕓蕓眾生就像被愛欲異化的莎樂美一樣,因為欲望的無度而割裂靈魂,空留一副漂亮的皮囊。 鋦瓷十八 30×30cm布面油畫 2020年 鋦瓷十九 30×40cm 布面油畫 2020年 《鋦瓷十八》和《鋦瓷十九》是《鋦瓷一》的局部截取與強化。細節的刻畫讓身體的裂縫更加觸目驚心,修補的繩線更像是虬結的鋼索。扭曲,撕裂,再造——凌厲的眼神和結實的胸膛賦予了觀眾直面苦難的勇氣。 鋦瓷廿 80×80 cm 布面油畫 2020年 作為新舊兩任總統,拜登和特朗普代表了美國政治黨派和價值觀的分裂,也是美國優先與普世價值分野的縮影。兩百年自由民主的美國夢轉瞬間淪為夢幻泡影。人為的修補只是解一時之痛,還是能夠徹底清除病根,結果尚未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