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臺中國舉行迎春畫展 勾勒中國當代繪畫歷程2021年3月6日,一場大型群展“迎春畫展”在站臺中國當代藝術機構迎來了開幕。這場展覽,與一場在四十多年前開幕的名為“迎春”的畫展遙相呼應。 1979年,是中國快步走進改革開放時期的巨變之年,對中國和中國人,都意義非凡。那是一個春天,一個充滿朝氣與希望的春天;也是一個努力奮斗書寫新篇章的開始。 1979年“迎春畫展”展出作品:袁運生《紫丁香》 110x90cm 紙本色粉 1978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一場名為“迎春畫展”在北京中山公園水榭開幕。這是官方首次公開允許舉辦的現代藝術展覽。在那場展覽上,吳冠中、龐薰琹、袁運生、袁運甫、林延······共四十多位藝術家展示了他們的作品。 1979年“新春畫輯” 除此之外,當時的中國美協主席江豐特別為此次展覽寫了一篇前言。在前言中釋放出的許多信號,預示著藝術即將迎來新的“春天”。 1979年“新春畫展”展出作品:馮國東 《春天的綠》,木板油畫,25x33cm,1977年 在這篇前言中不僅提到:此次由四十多位藝術家自由結合組織起來的展品,經過協商不設審查制度;還提到:展覽作品可以標價出售,以解決畫家的經濟困難問題,并且要計劃每年舉行一次或數次各種題材作品的展覽會,同時還要實現展覽逐步達到經費自籌,以實現文藝真正的“百花齊放”。 1979年“迎春畫展”展出作品:袁加 《魚》 在當時那場展覽上,一幅袁加的作品成功售出,被看作藝術品走向市場化的一個積極信號。 1979年“迎春畫展”展出作品:吳冠中 《濱海漁村》 1979年“迎春畫展”展出作品:龐薰琹作品《靜物》 四十多年后的今天,重新觀看這場展覽,具有了更加深刻的意義。前言中提到的許多內容都在我們今天實現了。這背后不僅是藝術家們,行業從業者們辛勤的努力與追求,更是時代變遷,社會發展的映照。 站臺中國“2021迎春畫展”展出作品:劉港順《景色如洗》,布面丙烯,147.5x198cm,2013 2020年突發的疫情,讓整個社會的一切都按下了暫停鍵。對藝術行業而言,更是雪上加霜。疫情發生一年之后,在這個新的春天,站臺中國舉辦了此次特別的“迎春畫展”,一方面借此觀看四十多年來,繪畫藝術的發展變化;另一方面,也表達了疫情之后的美好期望。 1979年“迎春畫展”展出作品:袁運甫《紹興魯迅路》,布面油彩,80×64cm,1961年 展覽將最重要的部分放在了畫廊一層展廳的最后,展出了多位參加四十多年前“迎春”畫展的藝術家們的作品,其中林延、袁運甫等展出的均是79年參加“迎春”畫展的原作。另外,畫廊還特別呈現了當時的畫冊資料。 站臺中國“2021迎春畫展”展出作品 與“迎春”畫展一樣,此次全新的“迎春畫展”同樣以自由結合的方式,共邀請了50多位藝術家參展。涵蓋了上下幾代藝術家。他們用各自的繪畫回應了“迎春”這個主題。 站臺中國“2021迎春畫展”展出作品:王音《報春花》,布面油彩,130x105cm,2013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展覽入口處王音的作品《報春花》,這幅作品描繪的是著名的經濟學家顧準,這位經濟學家是提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第一人,然而,雖然提出了這一理論,他并沒有親眼看到這一理論真正在中國實現。王音所描繪的顧準,帶著一副“時髦”的墨鏡,右手拿著一份報紙,另外一只手則在玩一個傳統的魔術游戲“猜猜看”。雖然四十年后的今天,我們看到了顧準所提出的許多理論一一實現,但對當時的顧準而言,這一切就像他手里正在玩的游戲一樣,還是一個謎團。 站臺中國“2021迎春畫展”展出作品 與當時的時代一樣,我們這個時代有屬于我們的謎團,而這些謎團在未來將如何解開,對于我們而言,同樣是未知。但總有一些人在為了更好的明天而努力奮斗著,就像改革開放后,在各行各業一代一代奮斗的人一樣。而他們中的一些,正是組成此次“迎春畫展”的藝術家。 迎春畫展2021Ⓢ PRING FEVER 2021.03.06 - 2021.04.11 龐薰琹、林崗、龐壔、袁運甫、袁運生、 閆振鐸、馮國東、袁佐、袁加、林延、 馬可魯、宮立龍、趙汀陽、王興偉、王音、 段正渠、段建偉、吳杉、劉港順、王家增、 一了、閆博、秦琦、劉鼎、馬軻、 邱瑞祥、張業興、宋拓、畢建業、湯大堯、 黃亮、亓文章、付經巖、傅饒、葛輝、 宋元元、廖國核、許成、肖江、勞大倫、 黃冰潔、孫逸飛、孫一鈿、葉慶、耿旖旎、 周天白、李噴泉、唐詠星、鄭子豪、張煒、 苗妙、鐘樂星、楊濤、陳家威、陳棟帆 策展團隊: 王天墨、高雨萌、于暢、王將 地 點:站臺中國當代藝術機構 - 主空間 & dRoom (北京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中二街 D07) |